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陆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质量强省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
  • 2017-06-07 09:36
  • 来源: 陆河府办〔2017〕43号
  • 发布机构:
  • 【字体: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陆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质量强省战略实施意见》业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县市场质量监督管理局反映。

 

 

                     陆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24日


 

陆河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质量强省战略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粤发〔2016〕9号)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助推我县加快发展、振兴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战略,围绕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全面深化质量强县建设,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我县质量发展。

2.主要目标。“十三五”时期落实质量强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设质量强县,不断推进全县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迈上新台阶,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质量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区域制造业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育一批市内领先、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形象突出、创新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争取1个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市内质量引领型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力争达到全市中游水平;形成数个省内知名的质量品牌,培育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广东省著名商标累计达到2件、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累计达到6个,推动陆河产品向汕尾品牌转变。

标准话语权明显增强,落户陆河的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TC/SC)争取达1个以上;计量自主权明显增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累计达到21项;认证认可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成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1家以上。

主要工业品和食品质量达到市内先进水平,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超过96%;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超过90%,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接近省内先进水平;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省级工程质量激励项目1个;全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城市容貌等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全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

二、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3.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在优势传统产业和重点消费品领域开展产品质量比对研究提升工程,推动消费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行动,倡导行业自律,严格规范开展“质量承诺”企业监督检查,保障检查频率和覆盖面,促进陆河传统产业产品和重点消费品质量整体提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产品质量,发挥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品牌示范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推动建筑装饰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传统产业中高端产品供给。实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对照省内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高风险产品监督抽查,完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到2020年,推动40家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同比大幅度下降,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新增1个,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6个。

4.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质量。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产品质量,支持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的应用,加快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挥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鼓励企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建立完善业务标准规范,提升新业态质量水平。到2020年,我县将建成1家掌握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地区质量优势和竞争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

5.提升工程质量。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等工作,以建筑、道路、水利工程、房地产为重点,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升城市建设质量。鼓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大型骨干企业成立技术联盟,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推动施工工法开发应用,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广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与工程质量保险等现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科技产品技术推荐目录,形成系列开发、规模生产、配套供应的现代建造部品管理体系,提升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水平。力争到2020年建成1家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工程质量激励项目1个。

6.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建立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制定一批服务质量标准,发挥服务标准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重点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抓好供应链管理服务和产权股权交易,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重点民生领域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和行业竞争力评价,并向社会公布。选取旅游为重点行业,大力培养售后服务领域的高端管理和技能人才,争取培育3家售后服务标杆企业。到2020年,在陆河共光梅园旅游观光业率先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逐步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企业和组织推行实现国家服务质量标准。

7.提升环境质量。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改善水环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特别是跨界河流污染治理。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土壤环境监管。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进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划定并落实生态控制线、林业生态红线。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立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试点。

8.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优势企业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活动。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推动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到2020年,全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力争累计达到8家以上,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力争累计达到6家以上。

9.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坚决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提高我县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高端、专业、特有的重点检验检测实验室,参与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质检行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机制,加强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保险、投融资等服务,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化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2020年,全县力争新增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全县研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以上。

三、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10.加快健全先进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路线图。加快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制造标准,开展重点产品国内外标准对比。支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试点。支持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在金融、物流、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行业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标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专项工程和重点产业专利联盟,提升专利标准转化率。到2020年,力争全县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累计达到1项以上。

11.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探索实施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鉴证制度,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对企业明示的标准开展对比和鉴证,强化社会监督。

四、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12.提升计量建设水平。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保证体系、计量管理体系,加强与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合作,重点提升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企业的检测能力与计量基础能力。围绕自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和产品,搭建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加快建立高等级计量标准,强化量传溯源传导力度和等级,提升企业精密制造水平。到2020年,全县共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累计达到21项以上,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的企业累计达到8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

13.加强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发展自愿性认证,引导和规范发展联盟认证、区域认证,推动实施低碳、新能源等新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填补新兴产业领域认证认可空白。提升产品、体系认证水平,培育和发展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认证产品。

14.加强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产业园所在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推进广东省质量监督建筑板材检验站(汕尾)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我县食品药品、水产品、农产品、车辆、环保等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为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控制、产品检验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和支撑。探索推进组建具有公益性和社会第三方公正地位、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企业研发中试熟化作用,推动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较少重复投资、较少公共资源浪费。到2020年,建成省级以上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1家以上。

15.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专利协同机制,推动专利在产业关联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协同管理、许可使用及价值实现。深入开展主导产业专利导航、分析、预警,推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水平。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加快知识产权创业、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发展。搭建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平台,面向全社会免费提供基础数据,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专利信息推送服务。推进版权兴业,完善版权制度,推动版权输出数量与质量提升,提高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到2020年,全县发明专利申请量力争累计达到43件以上。

五、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16.加强企业商标品牌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培育和优化商标品牌,丰富品牌内涵,挖掘商标经济价值,推动创建自主品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特点和消费需求差异,实施品牌多元化系列化发展战略,创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发挥政府质量奖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到2020年争取广东省著名商标累计达到2件,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有新突破。

17.加强产业品牌建设。围绕首位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工程领域,制定品牌培育规划,优化品牌申报和奖励政策。发展提升制造业品牌,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2020年力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累计达到3个。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以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生产企业为重点,到2020年新培育和发展4个以上在国内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品牌,到2020年争创省级优质工程奖1项。加快培育服务业品牌,以金融、物流、信息、旅游、文化、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到2020年培育省服务业名牌3个。

18.打造区域品牌。创新品牌建设工作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参与质量安全示范区试点创建活动。到2020年,创建省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以上,力争创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或示范区1个以上。

19.加强品牌推广和保护。积极打造专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的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品牌创建、品牌推介、品牌营运、商标代理、境外商标注册、打假维权等服务。组织品牌企业参加交易会、博览会、广货网上行、商标节、农产品地理标志展等活动,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社会影响力。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20.推动质量准入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继续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21.构建以落实首负责任为核心的责任追溯体系。明确与消费者构成直接利益关系的企业承担首负责任,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合法权益收到损害,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的,销售者应首先承担赔偿责任,再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利用市场规律构建起生产、销售、消费等全环节的责任追溯体系。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各类追溯信息互通共享。

22.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拥有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健全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鼓励企业强化诚信自律、践行质量承诺。

七、加强质量监管

23.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将质量信用体系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范畴。加快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公示发布机制建设,加大质量监测、违法案例等信息的公开力度。健全质量信用社会评价机制,规范质量信用档案建设和质量信用信息的等级评价、使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带头应用质量信用信息,实施联动奖惩。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

24.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设备、装置伤害监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伤害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加强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部门风险防控合作,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完成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探索开展对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置,及时发现区域性系统性质量问题。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25.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加强质量大数据建设,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资源,探索对质量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6.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各种虚假宣传和质量欺诈交易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和达不到质量强制性标准的市场主体,依法作出处理直至吊销其相关证照,加大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完善执法平台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八、实行社会共治

27.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格局。积极推动社会第三方质量服务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中介力量为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企业购买质量服务,推进质量技术配套服务社会化。

28.构建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社会质量监督体系。加大质量侵权损害赔偿力度,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发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保护消费者依法开展集体维权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合作与授权,鼓励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落实举报保密和奖励制度。

29.实施质量素质提升工程。推进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普及质量知识,使质量工作从小抓起广泛开展面向企业的质量管理、技能教育培训,加快培育企业家的质量战略能力,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30.构建质量文化体系。大力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鼓励提炼并践行城市质量精神,推动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逐步建立体现陆河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建立企业内部质量表彰和奖励制度,引导企业开展争创质量管理先进班组和质量标兵活动,鼓励质量工作者争创“五一”劳动奖。深入开展质量月、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标准化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等参与式体验式群众质量活动,不断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

九、加强质量合作

31.加强国内外质量合作。扩大质量合作交流,与深圳、广州乃至港澳台地区探索建立质量监管新模式,促进粤港澳质量监管领域更加紧密合作。

32.改进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分析、研判、评议,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多边和双边评议、交涉及企业技术帮扶力度,积极妥善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贸易摩擦。

十、加强组织保障

33.加强组织领导。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对质量强县建设的整体部署和协同推进,制定有关实施方案。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镇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快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4.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提高全民质量法律意识。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3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建设质量强县,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政、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政府要加大投入,为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品牌、检验检测与量传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提供有效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