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陆河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 2019-02-14 16:05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 【字体:    

  陆河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及

  指标调整报告

    我县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汕尾市推进全面融珠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一轴三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三大抓手、三大基础、三大民生、三大环境”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2016年我县成功申报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如期全面开通潮惠高速公路,陆河产业转移园成功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取得县镇扩容提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园区工业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等阶段性成果。现将《纲要》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纲要》确定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4大类43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详见附表1),从截至2017年底完成情况看,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指标有6项,分别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互联网普及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全部指标的14%。达到规划序时进度要求的指标(可以完成和争取完成的指标)有33项,占全部指标的76.7%;未能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的指标(较难完成的指标)有4项,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全部指标的9.3%。

  4项未达规划目标序时进度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外部环境受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事件影响,国际贸易环境越发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受挫,全球经济形势可能继续保持在相对低迷的状态。从我县实际产业发展状况看,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支撑力度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同时,我县“十三五”初期规划的重大项目大多处于前期阶段或尚未具备可开工建设条件,已开工建设项目大多还未建成投产取得效益,项目支撑作用在“十三五”前期尚未充分显现。另一方面,我县创新驱动战略虽然已逐步实施,但由于全县科技创新底子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尚未建设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人才少。同时,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快,新材料规模企业引进不多,支撑经济增长能力不足。

  一、经济发展指标

  2016-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18123元增至2017年的20170元,年均增长9.2%,是全国平均水平(59660元)的33.8%,是全省平均水平(81089元)的24.9%,是全市平均水平(28776元)的70.1%。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1亿元,比增31.5%,是建县以来实现最快增速时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4.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4.7个百分点。主要是比亚迪新能源大巴和电池生产量较大,产值高支撑。全县经济社会振兴发展初显成效。

  2016-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2.7%,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9.9%。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38亿元,增长444.2%。

  二、创新驱动指标

  截至2018年6月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0.11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6%;技术自给率达到58%;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占73%。

  三、民生福祉指标

  全县常住人口截至2017年底为29.13万人。2017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37.1元,“十三五”前两年年均增长率为7.36%。2017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2万人和14万人,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3%;“十三五”前两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5450人,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累计13679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45套。人均预期寿命74.52岁。

  四、生态文明指标

  全县耕地保有量达到1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69%;森林蓄积量达到263.7万立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0.75万亩;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2%;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3.9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劣V类水体比例降低至0%;十三五以来,氨氮年均削减29.85%,二氧化硫排放年均削减34.36%,氮氧化物年均削减59.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

  第二部分《纲要》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交通运输保障逐步完善

  (一)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潮惠高速2016年顺利竣工并全线通车,陆河境内三个高速出入口建设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华陆高速正按规划施工建设。

  (二)村镇公路布局不断优化。陆河县城至水唇镇公路新建工程已完工;各上线公路、河口昂塘麦湖公路、高(丰)庆(和)公路等新建工程正在实施;水唇至螺溪公路、东坑石塔至河口西湖公路、南万深度至罗庚坝公路等新建工程正在规划中。

  (三)城乡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道路运输方面,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营运车辆200辆,2016-2017两年货运量共1951万吨,货运周转量223644万吨公里,客运量225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6754万人/公里;农村客运方面,我县粤运公司自2016年起,陆续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00辆,设置了16个公交车专用慢充充电桩,开通21条公交线路,实现了城乡居民绿色出行。

  二、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一)园区工业持续壮大。园区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目前,园区已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与容积2000 m³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首期1.5万吨)污水处理厂、10000m³天然气库及管道,陆河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省级质量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于2017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标准化厂房、创新孵化器、扶贫厂房等配套设施即将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至今,园区内建成投产企业4家,在建企业10家,已签约企业11家。园区累计工业产值140亿元,税收约2.9亿元。其中2016-2017年两年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2亿元,税收2.5亿元,2018年上半年工业产值58亿元,税收4千万。

  (二)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目前全县拥有专业合作社252家,家庭农场78家,国家示范社1家,省市(社)12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3家;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和农批市场规划建设不断加快,依托农村淘宝、乐村淘等电商平台推广陆河特色农产品销售;农业产业化取得成效,全县8镇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上护火龙果香蕉、水唇东坑青梅、河口田墩油柑、新田木瓜等八大农业基地;现代农业逐步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于2017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90%。县省级现代农业(青梅)产业园创建工作开展顺利,目前已形成了陆河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特色旅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20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6.24亿元。景区升级取得突破,水唇世外梅园通过3A景区评审,改变了我县无A级景区的落后现象,白水寨4A景区旅游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抓好红椎林、神象山、观天嶂、白水寨等景区景点升级改造,正加快完善旅游酒店、自驾游、农家乐、农村家庭旅馆等旅游配套设施;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力打造新田联安樱花基地、河田内洞荷花基地、东坑万亩梅园、螺洞世外梅园和南万花海项目,成功举办骑行徒步、赏花观光、摄影写生等系列“旅游+”活动,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同时,通过“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华侨城•螺溪谷”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已于2018年6月开始运营。新田湖坑、河口北中“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目前主要是修复红色旧址及配套设施完善。

  (四)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取得突破,我县农信社自2017年底启动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目前已顺利完成不良清收、自有资产确权、增资扩股等工作,今年6月顺利通过了汕尾银监分局的验收;养老行业加快发展,积极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引入先进地区养老养生服务经验,加快新田生态养老产业园规划建设,促进养生保健、中医康复等业态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县投入运营村淘服务站30个,服务订单超过 1.4万单,累计服务村民金额超3000万元,同时,我县加快推进县城和工业园区物流园规划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企业,促进快递业有序发展;房地产市场供给不断增加,十三五以来,我县完成泰裕广场、安星翠堤湾、泰安花园、碧桂园(一期)、商贸广场(一期)等多个商住项目建设,目前碧桂园(二期)、御景阳光、汇龙豪庭、梧桐郡府、恒泰嘉园、裕丰豪庭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五)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17年,陆河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有2家企业进入省库培育,实现了我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着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及科技创新平台,全面实施新型研发机构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首创电子产业工程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高新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同时大力推进各类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广东省质量监督建筑饰板及软包材料产品质量检测站、公共实训基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十三五以来,我县新增省级工程中心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目前全县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已达到6家;加快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重点推进新河工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2017年度已成功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同时,园区内陆河首创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正在创建众创空间,面积约500平方米。

  三、城乡扩容提质建设步伐加快

  (一)城乡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高标准做好城乡规划工作,2017年底完成南万、上护、东坑、新田、螺溪五镇总规和南万、上护、东坑、新田、螺溪、河田、水唇七个镇的特色小镇规划,以及县城控规等方面的编制工作;20个省定贫困村新农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已通过省市的验收。

  (二)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投入1380万元完善环卫设施;投入10720万元,完成朝阳路、人民路、建设路、改河路等道路的路面改造、排水排污设施及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300万元完成县城人民广场改造;投入1000万元完成螺河西岸绿化景观改造升级,人民路、朝阳路绿化改造等,加强了园林绿化管理;投入4320万完成县城主要道路、县城通各镇道路、改河带状公园、一河两岸等亮化工程。

  (三)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城镇市容市貌管理,加快城镇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和公共厕所标准化建设,全面实行建筑工地标准化围蔽;持续开展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整治行动,加快清理占道经营,坚决拆除乱搭乱建;强力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坚决取缔无牌无证三轮车、摩托车,大力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四)水利保障体系不断构建。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投入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约21846.06万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水利工程项目23宗,其中陆河县村村自来水工程、14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项目,新田镇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水唇镇罗洞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工,樟河水闸、吉龙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正在建设。

  (五)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夯实。十三五以来,共投入150多万元开展推进8个镇的应急平台建设,实现了市、县、镇三级政府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目前,县城设立了4处和2个镇设立了应急避护(难)场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可容纳人数约5.5万人;共安装了21个自动雨量监测站、1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3个水位雨量站、41个简易(半自动)雨量监测站。

  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做好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2016年我县成功申报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一)抓好生态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县共完成森林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面积6.126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5.1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6.89万亩,义务植树195万株,社会造林面积9万亩,培育造林苗木1500多万株;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42.47万亩,比“十二五”生态公益林增加700亩,一、二类林率达83%;完成乡村绿化点17个;森林活立木蓄积量342.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87%%。

  (二)加强生态保护。全力落实河(库)长制,强化污染源控制,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落实“山长制”,加强森林生态保护,严防焚山毁林;大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共清理取缔禁养区内养殖场196家;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纯电动公交车投放,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保持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启动螺河重点流域河道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非法偷排工业废水行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严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巩固完善全县生活垃圾处理“四有”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建立长效监督考核机制。

  五、社会事业发展全面进步

  (一)扶贫攻坚成绩显著。2016年全面启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经过精准识别,确定省定贫困村20个,有分散贫困人口行政村9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6081户19518人。2016-2017年已实现脱贫4968户13679人,脱贫率为70%。2016-2017到位财政扶贫资金1.81亿元,各镇为3476户16043人有劳力贫困户,统筹扶贫开发资金1.09亿元,集中投资在工业园区建设扶贫厂房、标准厂房,每年保底收益872万元,户均增收2500元。全县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100%纳入低保五保,贫困人口100%纳入城乡医疗保险资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列入住房改造计划贫困户全面启动建设、竣工验收并发放补助。贫困户在校生的教育补助足额发放。同时,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为我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发挥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1835.2万元完善村道建设,全县村道总里程达到1212.8公里;投入3.07亿元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全县26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力争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全面铺开“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村巷道400条32610米,屋前屋后垃圾1669多处25533吨,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5735间138651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264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264个,整治垃圾24996吨,整治污水13020吨、畜禽污染560处,20个贫困村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城乡就业水平逐步提高。十三五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6968人,完成规划目标的58.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累计2080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累计5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控制在规划目标内。

  2.社保制度日益健全。我县社会保险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要求,积极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金运行安全平稳。至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7.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4万人。

  3.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以来发放医疗救助金3324万元,共救助69985人次;落实各类优抚对象补助资金约2200多万元;全县养老机构49个,目前每千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达到25.7张床。

  4.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十三五以来,完成3213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45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同时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日常管理工作。

  (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巩固教育“创强”“创均”成果,目前正推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加快学前教育建设,目前全县共有3所公办幼儿园,28所民办幼儿园教育,南溪幼儿园、外国语幼儿园正在筹办;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做好撤并“麻雀”学校工作,目前已经撤并了螺洞小学、云丰小学等8所小学;提升高中办学水平,2017年,河田中学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督导评估,陆河中学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督导验收,2016-2018年全县本科入围人数累计达2725人;推动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引进了广东第二师范陆河附属学校,目前正在征地规划中;加快完善教育园区,县职校和党校、开放大学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启动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创建“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县特殊学校已完成配套建设并投入使用。

  (五)卫生医疗事业积极推进。加快“卫生强县”创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2016年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螺溪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2015-2016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县镇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扩建、县中医院迁建、县妇计中心迁建工程稳步推进;7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工,30个公建规范化建设村卫生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得到提升,2018年全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55元;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稳妥落实,2016年以来,我县进一步规范生育登记,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全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出生政策符合率逐年攀升。

  (六)殡改工作逐步推进。2016年以来平均火化率达到100%,县殡仪馆项目完成选址设计等工作;河田、水唇、螺溪、新田4镇公益性公墓山已完成验收,其他镇公墓山项目正抓紧规划征地工作。

  (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县文体综合馆以及广东流动图书馆陆河分馆、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已于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并实行免费开放;2016年以来,我县8个乡镇文化站不断推进文体设施和软实力建设,达标率100%,其中2个被省文化厅评定为二级文化站,6个评定为三级文化站;全县127个村(社区)中有64个完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占比50%,均达到“五个功能”“七个一”标准。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精心实施“文化六进”工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50多场次,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物普查工作,2016年以来新发现15处不可移动文物,目前共完成了12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其中有13处公布列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4处文保单位列入修缮计划,目前完成了勘察设计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

  (八)社会稳定基础不断夯实。

  1.平安陆河建设深入推进。2017年建成150多套门禁+视频系统并投入使用,县“平安陆河”高清社会治安监控及卡口系统二期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强化消防安全及消防队伍建设,消防大队训练基地迁建和新河工业园消防站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征地,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天网、地网、人网、查网、补网”常态化巡查,实施网格化管理和排查,铺开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枪涉赌和农村黑恶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2.质量安全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2016年以来全县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23宗,食药市场监管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以来,已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1104个、《食品小作坊登记证》18个,食品经营许可监管不断强化;目前我县正积极开展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场所排查整治,持续组织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等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

  3.城乡社会基层治理切实加强。截至2017年底投入1127多万元,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完成8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127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2017年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九)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十三五期间新增设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公开信息达1439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宗,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0件;抓好信访维稳法治化建设,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31件449人次;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颁布规范性文件16件。

  六、改革开放活力迸发

  (一)融珠开放深入实施。主动落实“融珠”发展战略,加强与珠三角产业转移、城市建设、文化教育、金融旅游、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2017年,陆河新河产业转移工业园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充分利用深圳市坪山区对口帮扶陆河产业园区共建机遇,大力引进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要素资源向重点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和园区集聚,贯彻落实省政府“实体经济十条”政策,吸引外地商家在陆河投资兴业,争取更多资源在陆河孵化,促进我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一是贯彻实施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政策,按要求将国内植物检疫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等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全面落实国家取消或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2018年开始开展实施电价调整,每年预计可为全县用电企业减负417.23万元。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钢铁行业“地毯式”清查行动,没有发现“地条钢”生产企业,后续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加强日常巡查,并开展不定期抽查。三是抓好风险防控,强化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开展无证无照经营支付业务、股权众筹及各类类期货交易市场专项整治,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商业银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

  (三)“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6年我县已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布了县直44个单位十类权责事项共6462项,截至目前已完成县直34个单位407项行政许可事项标准编制工作,并达到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办理时限压缩30%以上的目标,其中时限压缩了50%以上的事项占比70%,大幅度提高了审批效率。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深化“多证合一”,推进“证照分离”,截至目前,全县实有内资各类市场主体13921户,资金总额662891.77万元。推进“一门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及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建成县、镇、村(社区)三级服务平台,其中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综合窗口18个,受理全县40个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实现100%全覆盖。

  (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一是2017年底,陆河县成为全国12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之一,我县水唇镇螺洞村首先试点推进农综改试点工作,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农户脱贫奔康,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建成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汕尾市十大休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5月,在水唇镇农综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县委综改组制定出台了《印发<关于陆河县乡镇实行三个暂停管理整合涉农资本和创新资金管理拨付方式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截至目前确权面积14.13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3.99万户,数据成果已汇交,市政府已对我县进行检查验收,现正进入收尾阶段。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扩大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四是深化基层治理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基层自治民主参与和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村级“一事一议”工作。

  (五)投融资机制改革逐步推进。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我县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城镇化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目前我县实施PPP项目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县捆绑项目、河口镇宜居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河口螺溪污水处理厂合作项目、新田环城路及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城东(水唇)片区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项目、新田生态养老项目等。

  (六)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有效。继续推进行政机关车改后续工作,逐步开展企事业车改相关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配合完善“信用汕尾”网站平台公示信息,构建了工作联动、失信联合惩戒、信息归集和监管机制;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已通过2016年省医改考核现场验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价格机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盐业体制改革等加快推进。

  第三部分《纲要》项目实施情况

  全县“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共121宗(属项目建设120宗),主要覆盖工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旅游、城建环保、社会事业、林业、水利、农业等领域以及上报国家重大项目事项。120宗建设项目总投资4843003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4448203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961077.8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21.6%。其中开工项目44宗,占项目建设的36.7%;未开工项目76宗,占项目建设的63.3%。1宗上报国家重大事项:陆河县申报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已于2016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

  工业项目共14宗,总投资1266504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1223504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368000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30.1%;其中开工项目6宗,开工率为42.9%,未开工8宗,未开工率为57.1%。

  交通项目共35宗,总投资873604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572104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428343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74.9%;其中开工项目8宗,开工率为22.9%,未开工27宗,未开工率为77.1%。

  能源项目共7宗,总投资1139500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1139500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2307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0.2%;其中开工项目1宗,开工率为14.3%,未开工6宗,未开工率为85.7%。

  基础设施项目共17宗,总投资949623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939023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65450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7%;其中开工项目7宗,开工率为41.2%,未开工10宗,未开工率为58.8%。

  旅游项目共9宗,总投资183900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175900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24000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13.6%;其中开工项目3宗,开工率为33.3%,未开工6宗,未开工率为66.7%。

  城建环保项目共10宗,总投资174390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169290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27987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16.5%;其中开工项目5宗,开工率为50%,未开工5宗,未开工率为50%。

  社会事业项目共17宗,总投资183175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159075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31713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19.9%;其中开工项目6宗,开工率为35.3%,未开工11宗,未开工率为64.7%。

  农林水项目共11宗,总投资72307万元,“十三五”规划投资69807万元,截至2018年6月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13277.8万元,完成“十三五”规划投资的19.0%;其中开工项目8宗,开工率为72.7%,未开工3宗,未开工率为27.3%。

  第四部分《纲要》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十三五”规划前2年半实施情况看,全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都朝着预期方向迈进,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实现预期目标,但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和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十三五”前2年,尽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8%,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59亿元,但人均水平仍然较低,2017年全县人均GDP为20170元,离31400元的小康标准还有很大差距,2017年我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5037.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8%,全省平均水平的45.6%,全市平均水平的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10461.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7.9%,全省平均水平的66.3%,全市平均水平的77.5%。可见我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仅离全国、全省水平差距很远,在本市内也属于靠后位置。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7年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05455万元,增长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289万元,增长1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0%;第三产业增加值359199万元,增长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0:20.7:61.3。两年来,我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4.8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但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以青梅、木瓜、火龙果、油柑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产业效益增长较慢;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缺少对县域经济有重大带动和持续支撑作用的大型工业企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服务领域仍然较窄,“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快”的产业结构矛盾亟待解决。

  三、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仍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受技术、市场、天气等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帮扶项目推进缓慢,全县缺乏上规模的扶贫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小、散、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够理想,贫困户增收渠道不多;三是“三保障”政策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如危房改造进度仍然缓慢,外地就读学生教育补助发放还不完全到位;四是金融部门受银行改制等影响放贷进度缓慢,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发展资金严重不足。2017年我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753万元,剔除调整因素,实际增长16.3%,县本级收入占总收入的10.42%;其中,税收收入18958万元,增长23.3%。公共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支出256561万元,增长18.9%;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92855万元,增长27.8%。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对国家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依赖程度过高,可支配财力不足,“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五、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不理想。“十三五”规划总投资4448203万元,截止2018年6月完底成投资961077万元,占“十三五”规划投资的22%。其中已开工重点项目44宗,开工率为36.7%,未开工项目76宗,未开工率为63.3%,建设项目实施率和完成率偏低,项目进度缓慢。

  六、转型发展的观念还不够开放。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仍不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经济带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在医疗教育、征地拆迁、维护稳定、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和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五部分《纲要》实施后期工作措施

  “十三五”后半段,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和2018年10月份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落实省政府《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汕尾市推进全面融珠的部署,紧抓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和深圳坪山区对口帮扶历史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持之以恒打造良好环境,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陆河加快振兴发展、绿色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产值、三产抓提升、整体上水平”,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3:37.6:48.1,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打造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按照“种植+观赏+采摘+加工”理念,扩大种植面积,着力打造亮点基地和品牌产品,形成养花观赏、产品采摘、精深加工业态,延伸产业链,加大推进“农业+旅游”业态发展力度,助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效应最大化。

  二是继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紧抓新河工业园区建设不放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规范园区管理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优招商、从优选商,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同时,高标准谋划好我县第二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与深圳坪山区专业团队对接,确定新园区选址,加快启动规划设计和征地工作,完善配套设施“硬环境”和管理服务“软环境”,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先进产业和项目转移落户陆河。

  三是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活力。全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在提升旅游规模和质量上求突破,兴建完善特色餐饮、民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配套设施,形成特色产业链,吸引人流,留住人群,促进消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信贷风险补偿金、融资政策性担保等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大力发展长寿养老业态,加快“中国长寿之乡”申报,抓好新田生态养老产业园建设,发展健康养老和健康食品产业。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省、市精准扶贫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对象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精准施策,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创新扶贫机制,重点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和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巩固、扩大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积极打造旅游精品项目,以发展旅游业促进脱贫;精心谋划经营好贫困村扶贫产业项目,发挥资金效益,带动辐射贫困户增加收入,确保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贫困户在2020年如期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提供强力支撑。

  紧密结合陆河县“十三五”项目规划前期实施情况,科学调整“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立足陆河实际,围绕陆河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投资导向,加强项目谋划和研究,保留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或建设进展顺利的项目,积极筛选和论证发展前景好、集聚效应明显、对全县经济社会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项目入库,同时加大国家投资项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申报争取,力促“十三五”规划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发挥效益。

  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新改善。

  贯彻实施《陆河县环境保护规划暨陆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2017-2030)》,用制度全面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切实做好整改提高,争取各项指标实现逐年“变好”。深入实施绿化大行动,逐年抓好森林碳汇造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同时加强林业工程管护,严厉打击乱伐林木、非法采矿、毁林造坟等破坏森林行为;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与治理,严打环境违法行为,彻底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继续加强限养区内禽畜养殖场污染治理、空气质量动态监控、实施农村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落实南粤水更清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多措并举,促进我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五、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是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特别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全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促进服务业扩大供给和提升品质;逐步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发展社会领域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县委“一河一路一镇六片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沿线道路交通、片区整治开发利用、绿化美化亮化等山水田林路河草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破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精心谋划“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切实抓好产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力量发展有市场、贫困群众能够受益的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让贫困群众分享更多绿色红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培植优势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产业带动,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实力。二是做好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加快以“四好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垃圾、污水、违建等重点治理,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动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七、狠抓民生工程,推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加快教育“创现”步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突出抓好学位扩容、底部提升、公平保障、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强师兴教等方面工作,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二是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村(社区)卫生站规范化建设,推动县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确保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县中医院、妇计中心迁建工程建设、县级医疗急救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我县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建设,争取到2020年,县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县8个乡镇文化站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127个村(社区)全部完成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四是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试点工作;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加快公墓山(殡仪馆)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大病救助等工作,确保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群体得到全面有效保障。六是推进平安陆河、法治陆河建设。严厉打击涉毒涉枪、涉黑恶、涉假币、涉走私、涉黄涉赌、涉盗抢拐等突出犯罪以及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犯罪,推动禁毒工作网格化管理,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铁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加强消防安全常态监管,重点消除基层消防安全隐患;深入推进法治陆河建设,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坚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七是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做好工青妇、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气象、台务、港澳、畜牧、档案、地方志、科技、人防、打私、防震、广播电视、残疾人、移民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六部分《纲要》部分修订建议

  基于前两年《纲要》的实施情况以及我县发展环境预期,我们认为:《纲要》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进展情况良好,后期要继续发力,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可以基本完成规划任务,因此建议对主要任务不作调整。

  一、《纲要》确定的26个约束性指标,是明确并强化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的指标。“十三五”后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约束性指标如期完成。

  但由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十三五”初期未列入规划的指标,建议此次中期评估中增加列入,“十三五”初期列入规划但由于上级政策调整,无法实现的目标,建议此次中期评估中修改目标值,以便促进我县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拟新增列入指标有:耕地保有量

  拟修改目标值的指标有:

  1.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任务。原因在于截至2016年底,上级主管部门已不再分解棚户区改造任务到我县,而是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需而建”。我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为主。

  2.森林覆盖率及森林活力木蓄积量。原因在于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县林业部门上报目标值的依据是以2015年数据逐年增加所得,2015年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分别为73.27%和306.03立方米。由于近年我县工业经济不断发展、桉树退出工作逐步推进,林业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有所下降,2017年6月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已对我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进行调整。

  (修订后见附表3)

  二、《纲要》确定的17个预期性指标,代表了政府在“十三五”初期确定的我县在未来五年希望发展的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是努力争取实现的指标。针对目前部分滞后的经济指标,结合我县近两年拉动经济增长因素的变化,需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十三五”后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可实现性,提出修订建议如下:

  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从16%下调为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十三五”期末目标值从35000下调为33600。一是2017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8.59亿元,仅占全市不到十分之一,离“十三五”规划目标值(128亿元)还有54.2%的差距;二是人均GDP水平低。2017年全县人均GDP为20170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6.7%,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7.0%,离“十三五”规划目标值(35000元)还有42.4%的差距;三是我县GDP年均增长速度调整为11%,与汕尾“十三五”规划中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持平,相对科学可行(具体目标见附表2)。

  近几年我县GDP增速加快,主要靠潮惠高速陆河段建设、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拉动,县域经济基础依旧薄弱,企业少规模小,缺少大中型支柱产业持续支撑,难以形成多点开花的稳定经济体系。综合考虑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要求为统领,融会贯通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和汕尾东进发展战略等各种政策利好,着重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稳扎稳打,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设项目实施率和完成率偏低,项目进度缓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项目资金不足、用地用林指标不足,或是企业投资意向撤销或企业自身投资转变项目无法实施等。建议科学调整“十三五”重点项目规划,做到项目储备规划立足陆河实际,规划建设项目尽量做到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基础条件基本具备、建设资金筹措基本到位。结合“十三五”规划项目目前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将“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共121宗)中,汕尾比亚迪客车零部件制造生产项目按实际备案分成5宗,将乡镇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管网、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3宗项目合并成1宗(陆河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县捆绑PPP项目),同时,调出56宗项目,新调入79宗项目,修订后共146宗(详见附表4)。


      相关附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