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网
- 政务微信
政 府 工 作 报告
──
县长 马智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和“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向“全面推进奔小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总目标迈出新步伐的关键一年。“十五”期间,在上级党政及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凝聚力量、创新优势、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实施“抓工业促农业,抓旅游促商贸,抓城镇促乡村,抓特色促品牌”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县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已经实现,县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预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78.0%,年均增长12.2%,实现“十五”计划提出的预期增长目标。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得到加强。五年来,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5322万元,除险加固水利设施一批,保持了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加快了生物防火林带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加快了农业综合开发步伐,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加强,巩固和扩大了水果、茶叶、优质稻等农业生产基地。陆河青梅被批准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完成市下达的考评指标。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20.66万亩,总产量6.39万吨;果茶总面积达24.6万亩,总产量2.5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44万亩,总产量2230吨;畜牧业总产值2.16亿元。全县农业总产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6.5%,比2000年增长30.8%。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县新办外资、民营等各类型工业企业185家,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2005年工业总产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8%,比2000年增长10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5%。旅游业发展加快。以启动“陆河两天游”为契机,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着力抓好旅游景点景区建设。目前已建成并向游客开放的景点有红椎林生态公园、神象山、长梅河漂流、尖山寺风景区、瑞龙庄园等11个。旅游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此外,律师、公证、信息、房地产、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逐步发育健全。2005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7.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1%,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5.4:22.6:32.0调整至37.4:28.6:34.0。
——基建投入大幅增长,城乡面貌大大改善。“十五”期间,我县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来抓。五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交通建设方面,五年来,新(改、扩)建公路414.3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底化公路。通信建设方面,至2005年底,全县交换机总容量6.87万门,固定电话总数达4.47万户,移动电话总数达4.9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91.4户/百户,比2000年增长108.8 %。互联网已覆盖县城及其他圩镇。电力建设方面,“十五”期间投入电网建设资金6500万元,完成了35千伏柏树、螺溪输变电站的建设,河口11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及南万、螺溪35千伏扩容输变电工程已上马建设,第一、二批供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我县“十五”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于2005年顺利通过省的达标验收。市政建设方面,加强了规划、管理工作,《陆河县城总体规划》已修编完成,县城按照“一心一轴一带一环”和“一河二堤三站四桥五区六配套 ”规划加快建设,县城防洪堤围已完成一、二、四标段建设,环东路已建成通车。县城进一步扩容,道路绿化、路灯、护栏等建设逐步配套,县城各项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具备。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来,我们努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2005年,全县外贸出口完成13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4%,比2000年增长130 %;实际利用外资15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3 %。目前在建及正在征地建设的外资项目12个,投资总额4.35亿元。我们积极广泛联络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朋友,不断加强对外沟通与合作。期间成功举办了青梅节、陆河县投资环境推介会暨“三个一批”活动,大大提高了陆河知名度。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商贸流通活跃。财税部门强化征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2005年,财政总收入2.9亿元,其中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39万元,比增25.2%;财政支出2.7亿元,比增13%;国税收入完成2940万元,比增10.4 %;地税收入完成3717万元,比增42.8%。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67个县(市)中排名第八。“十五”期间实现县本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8%。去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亿元,比增11.8%;各项贷款余额3.69亿元,比增11.7%。保险业在改革中继续发展。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市场。加强了市场价格监管和调控。城乡市场商品供应充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比2000年增长76.5%,年均增长12.0%。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根据上级的部署,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行政、财税、教育、文化、国企、社保、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县、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干部队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取消了行政审批事项179项;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得到加强,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云峰电站完成了国有资产的拍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完善,农民实现零税赋;农村信用社、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改革有序推进;初步建立了人才、技术、产权、有形建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我县积极实施《陆河县“十五”扶贫开发规划》,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开展“大禹杯”竞赛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扶贫龙头企业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33元,比2000年增长30.5%,年均增长5.5%。农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改善,2004年以来共完成农村住房改造771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2005年下半年起全县农业户口学生开始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农村饮水困难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共解决农村5.3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困难群众住房难、就医难、行路难、子女入学难、饮水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户已跨进小康行列。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创建了一批文明小区、文明村、文明单位和文明户。河田中学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螺溪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县交通局等四个单位分别被省、市评为“文明单位”,电信局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普九”成果不断巩固。高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发展。河田中学通过了省一级学校和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创办了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十五”期间高考屡创佳绩。危房校舍改造步伐加快。连续二年在省、市组织的基础教育考核中均列汕尾市第一名。科技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创办科技种养示范点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大了科技培训、示范力度。山区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镇级文化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纪检监察之歌》获省反腐倡廉歌曲大赛金奖,山歌对唱《青梅情》获粤赣闽桂四省客家山歌邀请赛金奖,“河田高景”获“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飘色大赛”银奖。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城乡爱国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共投入2000多万元完善县镇医疗卫生机构。全县117个行政村均设置了卫生室(站、所)。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开展,今年全县参合农民达17.4万人,参合率84.5%,达到了省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县的标准。县疾控中心正加紧建设。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2004年我县计生工作被省“黄牌”警告,去年全县各级真抓实干,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计生的清理清查工作,基本扫除了历年“四术”库存,配套了计生服务所(室)及服务设备,完善了村“一校二室三栏”硬件设施,建立了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全县人口计生信息平台,扭转了人口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计划生育率达80.25%,人口自然增长率7.24‰。我县2005年度人口与计生工作基本达标,摘掉了“黄牌警告”帽子。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完成了征兵任务,成功举行了首次防空警报试鸣。“济困助残”深入民心,残疾人在就业脱贫、康复服务、法律援助、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支持帮助,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殡改、“双拥”、残疾人、救灾救济、农村社会保障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驻我县解放军、武警、消防部队在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中作出了新贡献。2005年,县政府被评为“广东省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统计、侨务、宗教、环保、老龄、档案、信访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六合彩”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五年来,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案件持续下降。加大了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打击、控制、教育力度,维护了我县社会政治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了各项防范和管理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整治,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坚持从严治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和完善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五年来共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46件,市、县政协委员提案261件,建议提案办复率均为100%。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对政府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县、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收费公开。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司法工作全面发展,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不断健全,使矛盾纠纷基本消化在基层。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土地交易、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圆满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各项工作任务。严厉打击偷税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用建设,市场环境日趋优化。坚持领导接访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位代表,回顾“十五”时期的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五点体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坚持,并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完善。第一,必须坚持高举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第三,必须坚持全面谋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第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第五,必须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回顾“十五”时期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仍然薄弱;人气不旺,消费有限;发展工业、农业、旅游经济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落后,载体建设还不完善;“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解决贫困面难度仍较大;财政状况仍然紧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县镇历史债务包袱重;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市政建设、土地、计生、殡改、林业等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十一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及任务
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县委提出了我县“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建议》的指导下,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拟制了《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⑴经济提速翻番,全县GDP年均增长16%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3:39;⑵城镇优化拓展,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⑶基础设施坚实,基本完善全县输供电网络,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公路网体系,基本完成县城“一河二堤三站四桥五区六配套”建设,农业、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跟上全省步伐;⑷社会繁荣和谐,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⑸生活富裕安康,“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
“十一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发展。一是振兴工业。按照依托资源办工业、招商引资旺工业、两源驱动兴工业、建设园区聚工业的思路,建设一批上规模的新兴工业企业,促进工业总量的快速扩张。二是优化农业。进一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培育农业品牌,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提升第三产业。按照“抓旅游促商贸”的思路,以温泉、宗教、革命文化旧址、人文资源为依托,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营造发展氛围,提高综合竞争力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布局,完善网络,加强以能源、交通、市政、信息、农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发展硬环境。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和共谋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继续抓好防灾减灾、治污保洁等民心工程的建设,在保护中净化生态环境,在发展中优化生态环境,在建设中美化生态环境,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县城、圩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建设新的跨越。一是加快县城建设。把县城建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良好、具有特色的区域中心。二是加快圩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完善圩镇各项功能配套,大力发展圩镇二、三产业,促进非农产业增收。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到“五通、五改、五有、五化、五好、五达标”,改变农村面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强化“外向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
积极招商引资,优化服务,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争创名优品牌,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使内源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和省内外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五、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构建和谐陆河
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健全科普阵地和网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调整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保护、繁荣和提升客家传统文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强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经常性工作,提高人口计生管理水平,保证人口与计生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地区类型转变。继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合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推进绿色陆河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上新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司法改革,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二OO六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县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县委提出的“全面推进奔小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目标,坚持“四抓四促”经济发展思路,按照“工业大项目,农业大基地,旅游大发展,流通大市场,市政大动作,农村大变化,管理大加强,环境大优化,发挥特色,创新品牌”的工作要求,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镇化为载体,以“两源”经济发展为动力,城乡整体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陆河。
2006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6 %;工业总产值增长26%;农业总产值增长5%;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 以内。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整体经济实力
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一是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全面兑现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高起点做好河口、城东、城南、水唇、新田等工业园区的规划和配套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产业转移园区工作部署,以河口、城东两个园区作为产业转移园区规划建设的主园区,积极引导企业转移我县置业发展。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紧紧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瞄准外商投资方向和热点,多种形式发展外资、民营等工业项目,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对本县财税贡献率高的项目。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扶持壮大民营企业。力促民营经济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继续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充分发挥我县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等四家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作用,积极引导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进入出口行列。二是通过外引内联,联系有出口业务的外地企业在陆河出口产品。三是转化“三来一补”企业为独资企业或合作外资企业,提高其对本县财政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加快开发以生态、温泉、宗教、革命文化旧址、客家文化等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推进我县第三产业发展。
二、加强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组织完成全县农业发展整体规划。继续抓好“四带”、“六基地”建设,大力开发优化农业生产基地,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和“一地一特色”。继续调整淡水渔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养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工作,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抓好“五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一是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县城防洪堤围建设,抓好8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78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二是依法保护耕地。严格土地执法,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三是抓好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完成全县林地整体规划,推进科技兴林和林业产业化。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步伐。继续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大筹资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发挥劳务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加强与对口帮扶的中山市及上级挂扶单位的联系沟通,严格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中心镇发展,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以“六个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重点完成28个试点村的建设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硬环境
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实施《陆河县城总体规划》,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建设。重点抓好县城四十米大道开发、朝阳路改造、县城南大门三角地规划建设。继续实施县城“一场二改三包装,四绿五通满城亮”工程。加快做好环城北路的前期工作。加快螺河整治步伐,建设“一河二堤三站四桥五区六配套”工程。实施一河两岸修建性规划和小区开发配套工程。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水唇至普宁黄砂公路、新田至吉溪公路、县城黄金坑至南告水库段公路建设。争取上马建设上护樟河经苏坑至河口公路、水唇至揭西下砂公路、上护经护西至南万公路。继续加快村道公路硬底化建设,尽快做好溪东战备仓库的立项、征地等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水唇、新田汽车客运站。完成陆河公路养护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管理,优化交通服务环境。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抓好110KV河口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35KV南万输变电工程和螺溪35KV扩容工程建设任务。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理顺供电关系,加强电网管理,确保供电安全。
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县信息中心、县信息化培训中心、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开展大规模信息应用技术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普及程度。
四、坚持依法治税理财,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积极培育地方税源,增加财政收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培育经济发展和财源的新增长点。着力加强政府资源管理,对部分特许行业要逐步实行有偿使用。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的增值税和土地收益的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增加财政收入。继续加大对财政周转金的追收力度。
完善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的约束机制,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资金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支持关系全县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和对全县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加强对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和重点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继续深化各项财税改革,加快完善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大部门预算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促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
五、深化各项改革,加强各项管理
深化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分配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农村改革。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按照依法、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支持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保险业,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解决特困群众在子女入学、医疗、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社保基金征缴和监管,避免基金支付风险,积极探索基金保值的途径和办法。鼓励社会互助、发展慈善事业。
六、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陆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学习文化、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继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创优校、当优师、育优才”为目标,坚持“四新五抓六突破,三年二教一跨越”的工作思路,不断巩固“普九”成果。重点抓好河口中学扩建、水唇中学迁建、陆河中学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筹建工作。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加强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发旅游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科技项目申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卫生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文化市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疾病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120急救中心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做好广播电视工作,进一步提高收视质量。
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化环保法规和环保责任制落实。突出抓好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完成县环保监测中心楼建设和全县环保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螺河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合理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加大计生、殡改工作力度。以突出抓好经常性工作为中心,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人口与计生目标的全面完成,向进入全省二类地区工作目标迈进。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殡改法规,提高火化率。加快推进殡仪设施建设,尽快建设河田镇公益性公墓山先行点,加快全县殡改工作步伐。
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继续做好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工作,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加强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深化优抚安置工作改革,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加快档案、方志、年鉴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
七、加快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认真执行《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领导定期接访制度。重点检查和督办信访突出问题。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以“两抢一盗”为重点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公、检、法、司等部门及各级综合治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增加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消防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日常监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事故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好人大议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严格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切实搞好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三是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对许可行为的监督。四是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怀为民之心,行利民之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依法行政、团结实干、作风严谨、廉洁为民的公务员队伍,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同志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创造出新的更大的成绩,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陆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